文章详情
《生命不止创意无限》
发布时间:2017-03-06 作者:姚璐 来源:中国摄影报
做“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的评委和推委也有好几回了,现在各种摄影活动频繁,真是多如牛毛,但是很多最后销声匿迹、虎头蛇尾了。除了资金断链、人事更迭的原因以外,我觉得重要的是最后没人投递作品了,最终导致作品质量下降,关门了事。
没有人投递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机制不明,没有一个明确的投稿意向;另外,戒律松弛,持戒不严,导致滥竽充数、鱼目混杂。在这缤纷热闹的各种摄影活动项目中,我认为“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有其独具特色的地方,它的特点有两个:一个就是“邹伯奇”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这是一个永恒的品牌,另一个就是“创意”。
“创意”这事以前我说过,其实这个词汇放在这里不是太准确,因为似乎他在界定除了这样的作品其余的就不是创意了,那不是创意的又是什么呢?难道应该称为“非动脑筋拍摄方式”?大家都明白这里的创意其实是指带有创作性质的摄影作品,一般的划分可以将纪实类型的作品刨除在外,他应该是经过一定的思考和规划,在特定的形式下的具有人工行为的摄影作品,不是那种偶发的、抓拍的和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里的事儿有时候说不清楚,我不是搞理论的,咬言嚼字的功夫真不灵。但是我能够把握的就是在评审过程,首先确定的是这个作品是否是具有独创性,一定不是随机拍摄,或者是参与了一定的拍摄技巧的作品。
随着这几年的评审工作,慢慢发觉“伯奇杯”的作品质量逐年升高了,一个“创意”(即便我还质疑这个词用在这里的准确性)可以带来很多生机,我发觉年轻的学生对这个活动情有独钟,他们更多地希望在创意无限里发挥一下自己的主观意识,找到自己的位置,证实一下自己的创造性。
经过这几年的坚持,“伯奇杯”中国创意展的作品中,模式化的东西在减少,跟风的、糖水片、媚俗品味的东西在减少,许多作品很耐看,有思想性,有观点,制作质量精良,很是欣慰。
但是,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该考虑一下国际化的问题了,现在参评作品里不但没有国际化,连港澳台都缺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也确实是个危险信号,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觉得“伯奇杯”是最有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一个摄影活动项目,因为邹伯奇老先生就生活在这里,这个品牌就落在了这里,这是天时;广东省人文荟萃,南海区和大沥镇又是中国近代最先接触西方文明之处,历来开文明风气之先,这个有开创性的比赛在这里产生,占有地利;再加上目前大沥镇政府高举文化大旗,有着比较长远的眼光,这是人和。有了如此好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坚持几年下来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但前提是,我们现在得开始将各种思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要扩充,不仅要国际化,还要添加项目,其中重要的就是视频。虽然我对这方面不太了解,但我觉得这个是必须要参与的,因为现在的摄影概念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相机拍摄了。在我看来,“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摄影”二字,今天来看,稍微有点简单和片面了,概念有点太窄了,至少应该改为“影像”,我觉得不应该锁定在“摄影”这两个字上。
我认为“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有它的特点,也应该有它的趋向性,只不过我们现在应该让它更准确,更明确些。这样的话,才能具有独特性。现在我们有这个基础了,只是目前还略显简单,能不能将内容再细化,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