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现新民俗》—中国摄影报-kok体育娱乐官网

2023年2月2日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现新民俗》

发布时间:2019-11-15  作者:徐崇德

中国民俗摄影题材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或那样的民俗活动,都是可以拍摄的民俗题材,但要把民俗事象及民俗人物拍好、拍全、拍出精彩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民俗项目繁杂,很难用一张照片或几张照片准确地反映出民俗事项的全貌及本质,这需要用系列、专题来表现。摄影组照与摄影专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摄影者对所拍民俗活动要有事先的了解,熟知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从中选择能够说明事物本质的瞬间形象进行有重点的拍摄,充分展现出民俗活动的真实面目,完整记录民俗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状态以及人物形象表现出的民俗精神状态。从采访学来讲,只要深入生活,熟知生活,对拍摄的民俗题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把握住民俗摄影的特点,用相机镜头语言展示出民俗摄影的独特性。

如本人多年跟踪拍摄的中国秧歌节这个民俗摄影专题,从上世纪80年代的胶州秧歌比赛,到胶州秧歌会,再到胶州秧歌文化节,一直到现在的中国秧歌节,30多年来,这个节会更名多次,我始终没有放弃这个题材的跟踪拍摄,坚持了30多年的全面拍摄记录,付出大量的艰辛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及文字资料。2018年9月20日中国秧歌节开幕当天,我把这30多年的秧歌照片精选出一部分,配上一篇文章,制作了《中国秧歌节:在欢乐中扭出激情的节日》的公众号,推出当天点击阅读量就突破十万人次。这个摄影专题成功的背后是本人对民俗摄影严谨、求实的拍摄态度和持续不断的探索与追求。

通过这个事例说明,真正有价值的民俗摄影作品本身,除了可读耐看之外,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与学术性。有人说,一个好的民俗摄影专题就是一篇民俗学术论文,这毫不为过。因为它能通过民俗摄影作品的外在形式反映出民俗活动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意义。

有的民俗摄影者,缺乏相应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也缺少相应的民俗学经验和民俗知识,虽然坚持民俗拍摄,但在实践中都是无意识、不自觉的盲目拍摄,积累了大量表象华丽毫无民俗内容的“空镜头”。这种摄影方法能积攒照片若干,但无法编辑成一条有分量的摄影专题,更不能系统地制作成为一本摄影画册。本人的经验是先选定主题,然后再去跟踪拍摄,或在实践过程中自动纠正偏差,有目的地选择重点进行拍摄,其间也要从事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这样坚持拍摄数年之后,就会积累若干具有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民俗摄影作品,只有达到了足够的储备量,才能将摄影作品及文字资料一起结集出版。

优秀民俗摄影作品的产生总是与时代的政治、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传统的农耕文化以及乡村民俗正在逐渐消失或变异,同时也涌现出一些新的民间风俗与生产习俗。这些体现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容,成为了新民俗主题,摄影人也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些不断涌现、发展、传播、变化着的新民俗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

时代的进步时时刻刻都推动着农村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人口构成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雨后春笋般的新楼房,丰富多彩的新生活,新创办的农民丰收节等都是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新民俗、新节会。但这类新兴节会、新民俗却常常被摄影人所忽视,热心拍摄新民俗的人较少,能够把新民俗这个题材拍摄好、表现好的更是少之又少。当前从事民俗摄影的人不在少数,但并非人人都适合民俗摄影,许多摄影人缺乏用影像语言讲述故事的能力,这是大多数摄影人面临的问题。

2015第二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期间,我曾到凤凰县山江镇拍摄赶场,感受到苗族山民的新生活。我拍的《线帽热销苗山寨》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过去湘西一带的苗族中老年妇女多喜欢戴蓝色花头帕和黑色丝头帕。这两种头帕都是层层相叠、高高耸立,以高为美,因高而奇,大而笨重。如今在湘西山区,不仅儿童和年轻女子喜爱毛线帽,就是中老年苗女也戴上了轻便暖和的毛线帽。戴着高大头帕的苗族妇女越来越少了。在苗家山寨的婚纱影楼,橱窗里展示的都是西式婚纱,洁白的西式婚纱已经替代了堆满苗绣、挂满银饰的苗族传统结婚嫁衣,现代的新式婚俗正冲击着苗族的传统婚嫁风俗。在赶场日里,吸引苗寨山民的不仅是吃穿等生活用品,还有高效快捷的新式农机等……这些随处可见的苗家农村新面貌、新事物、新生活恰恰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与变革,展示出湘西山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小背篓》,曾经是湘西大山中的一道靓丽的民俗风景,而今天,这道风景正在逐渐地消退,过去背过小背篓的苗家女子,如今已背上了新潮的双肩包。我在湘西花垣县边城镇(原茶峒)一家专卖竹制品的小店采访过。据经营者讲,双肩包正在取代竹背篓,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双肩包新颖,物美价廉,三四十元就可买到一个质量上乘的背包。而传统的竹背篓,工艺复杂,编制成本较高,一个普通的背篓售价上百元,编制精细的售价则高达500多元。虽然双肩包不可能完全取代小背篓,但总有它存在的原因,一是受外来文化影响,二是受当地市场经济影响,从中可以看到湘西新民俗的产生与湘西自然条件、生存条件、经济条件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些反映湘西苗家山寨新变化的新民俗摄影,无论是人物的精神状态,还是人物的着装打扮,抑或传达的内容情节,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可成为农村新民俗摄影的一个范本,或可作为社会学的调查材料。

当前农村发展的现实证明,“民俗节日”也不是当前农民的真实生活习俗,“节日盛装”更不是少数民族的日常服装。民俗摄影必须坚持追求真实的原则,决不能让功利性的、商业化的,甚至是低俗的造假摆拍大行其道。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真实,才是民俗摄影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当今农村的真实状况是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有些旧的传统、旧的文化、旧的民俗还没有完全消失,而一些新观念和新事物又迅速不断地涌现出来,逐渐生成并成为新的民俗样态。也就是说,当前的中国农村是处在一个留有旧痕、又有新变的新旧交替状态。

民俗摄影必须贴紧现实生活才能创新出新。记录社会发展与变革,反映农村新面貌新民俗,并不是靠一个程式化的丰收场面、一个脸谱化的皱纹笑脸、一排标准化的新楼房就能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民俗摄影人,只有扣紧发展主题,合准时代节拍,面对社会现实,融入人民生活,才能真正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在具体实践中,要通过以小见大的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细微观察,在熟悉中寻找陌生,在共性中觅取个性,以独特的视角、专业的呈现,才能拍摄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民俗摄影作品。敏锐的观察方法、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独到的感知能力,是民俗摄影人发现新民俗的基本能力。记录时代变化、讴歌时代发展也是时代赋予民俗摄影者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民俗不仅是乡村生活的标本,也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产物。城市民俗是新民俗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尚处于生长期,正因为稚嫩,也更显珍贵。如:方兴未艾的广场舞,正成为城市街头新的民俗风情。火爆城市的街头婚妙摄影与异彩纷呈的酒店婚礼,这是婚俗文化新变化所带来的新婚姻风俗。青岛国际啤酒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等,这都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新兴起来的新节会。

民俗摄影所拍摄的内容是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的现实也是民族民间文化历史,这本身就涉及到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等若干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学术性内容。所以,民俗摄影不能只做纯表面的记录,要把摄影采访与调查研究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提升民俗摄影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促进民俗摄影的普及与民俗文化研究的健康发展。

表面上看,民俗摄影与纪实摄影、新闻摄影比较接近,都具有客观记录的真实性原则,但民俗摄影除了其真实性以外,还有其固有的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它自身的知识性、学术性与权威性上。

民俗摄影是文明的记忆,是历史的记录,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所以,它要求拍摄者不能只做纯表象的客观记录,必须强调民俗摄影的知识性、真实性与史料性,否则就失去了民俗摄影的存在价值。从某些方面讲,民俗摄影属于纪实摄影的范畴,但与纪实摄影相比较,民俗摄影更强调其客观真实性。这里所说的客观真实性,与纪实摄影的主观真实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个客观真实是指画面内容所反映的民俗事件及相关人物能达到的绝对真实准确无误,也就是指民俗摄影本质上的客观真实,而不是脱离民俗事实和违背民俗规律的主观真实。

摄影者首先要有历史观念和人文情怀,学习并熟知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礼仪,掌握民族与民俗之间的相关知识,深入到民间大众之中挖掘民俗文化遗产,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熟知民俗文化活动及生产民俗动态的历史状况以及在今天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再以摄影的记录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民间活动与民间习俗的各个方面,还要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完整记录民俗文化的特点、特性及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有些民俗项目繁杂,很难用一张照片或几张照片准确地反映出民俗事项的全貌及本质,这个时候就需要用系列、组照及专题来表现。摄影组照与摄影专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摄影者对所拍民俗活动有事先的了解,熟知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从中选择能够说明事物本质的瞬间形象进行有重点地拍摄,充分展现出民俗活动的真实面目,完整记录民俗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状态以及人物形象表现出的民俗精神状态。要深入生活,熟知生活,对拍摄的民俗题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把握住民俗摄影的特点,用相机镜头语言展示出民俗摄影的独特性。

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民俗摄影者提供了很好的拍摄素材,只有深入了解和充分认识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延伸民俗摄影的深度和广度,拓展民俗摄影图像文本的价值。

做好民俗摄影,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提高人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民俗摄影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深刻认识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紧紧抓住民俗事件及民俗人物的本质内容,坚持长期拍摄与跟踪采访,从而拍摄出既有强烈民俗特征,又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优秀民俗摄影之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部具有文献意义的民俗影像志,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