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美食纪录片的拍摄故事 -kok体育娱乐官网

注册登录

爆红美食纪录片的拍摄故事

来源:范孜恒 发布日期:2022-01-12

《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的开播,掀起了一轮关于纪录片、美食摄影的讨论。作为一个“吃货”,作为一个摄影人,在对各种美食垂涎三尺的同时,片中各种精美的镜头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个微距镜头是怎么拍的,水下拍摄难度大吗,不同故事之间的转场和衔接是如何设置的,等等。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摄制团队进行了对话,试图来揭秘这部生命力旺盛的美食纪录片背后的拍摄故事。

中国摄影报:节目中有很多在船上或海上拍摄镜头,画面随海浪起伏,非常有代入感。在海面上拍摄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总导演李勇:在海面上拍摄的最大挑战是到处都有潜在的危险,不只是在船上,湿滑的礁石,台风、阴雨天,都有可能带来危险。所以气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我们需要对云、风、太阳、潮汐等保持时刻关注。尤其是台风来临前一天的时候,气象变化丰富而剧烈。利用气象app可以获取云层的高度、厚度、体积,以及风速对云层改变的流动性等数据。提前做好研究和准备,拍摄的时候才能从容面对。

拍摄海洋题材也会受到潮汐、季节的巨大限制。我记得在山东日照拍摄的过程中摄制组等了很久,风浪中水下非常浑浊,能见度极低,有些拍摄只能多次前往,甚至整个故事最终被迫取消。

海上的特殊环境也为拍摄工作带来更多困难。这次的拍摄延续了上一季的技术标准,4k 50p的规格,并使用了蔡司supreme prime radiance电影镜头,在画质上有了很高的保证。然而即便是非常好的摄影技术标准和设备,在海上的拍摄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比如在近海风浪比较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大、很密集的水雾,这种水雾对镜片的侵蚀是非常强烈的,几乎每拍几十秒就要换一次镜头,把它擦干净以后才能重新去拍摄,对团队配合的要求非常高。此外,在孤岛或者礁石上拍摄时,需要每个工作岗位的人都要聚精会神,彼此协调、配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个镜头。

中国摄影报:在进行水下拍摄时,面对未知的水下场景,如何确保得到想要的画面?

分集导演郭安:水下拍摄的设备并不复杂,更关键的是摄影师在寻找拍摄地点和拍摄角度时,做出的选择和判断,包括跟导演之间的协商,共同达成拍摄效果的共识。

因为水下摄影的绝大多数时间,我们是处于一种“盲拍”的状态:导演没有办法去水下勘景,没办法帮摄影师找角度。所以摄影师只能不停地浮上来,看素材,沟通需求,再下水拍摄,如此往复。

第二集《弄潮·浪头击水》中,几乎每个故事都用了水下的镜头。虽然摄影师王言有很强的构图和寻找视角的能力,但是在水底下去找东西,找到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当水下拍摄已经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的时候,我又给他提了一个难题:拍摄一半水面一半天空的“半水面”视角。我们想看到真正的渔民,真正在风浪里生活的人,他们是怎么去跟海浪相处的。

但是这个半水面不是平静的半水面,而是要让他站在“潮起来,浪打过来”最凶险的地方去拍摄。我们当时没有太先进的安全设备,从渔民家里面借了几根麻绳把摄影师拉住,让他穿上救生衣,戴上头盔,做好保护,然后我们4个人拽着他。

我们开始以为可以通过我们4个人的力量来控制绳子,然后把角度找好,但其实依靠人力是完全实现不了的,绳子一下子就把手磨掉了皮。后来我们找到了规律,顺势而为,等到浪过来的时候,就松一点绳子,浪再推回来的时候,我们再使劲往后拉。就这么反反复复试了一个多小时,才有了大家看到的效果。

中国摄影报:节目中使用微观摄影和微距摄影的手法展现食物变化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本季节目有没有尝试一些之前不怎么使用的器材?

总导演李勇:《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的微观摄影由中科大美丽科学团队协助拍摄。在微观拍摄之外,我们还使用了超高速摄影机捕捉食物不易察觉的瞬间,比如鲍鱼在鲍汁中翻滚、跳跃,米粒的翻腾,鱼露溅起水花等。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展现千分之一秒的美食瞬间。

此外,还尝试使用了穿越机完成部分场景的拍摄,但由于各种原因,最后保留到正片的比例相对较少。 穿越机体积小巧、飞行速度快,很多老乡之前都没有见过。小飞机第一次进村,快速穿过村中的小路,结果一位老乡二话不说,抄起扁担一抡,直接击落了我们的飞机。在海上低空飞行时,一位划着船的老乡还抄起渔网准备捕获我们的穿越机,好在被及时制止。

中国摄影报:我看到前几集中有很多有趣的运镜和转场方式,加上配乐,最终呈现的效果特别好。

总导演李勇:是的,这一季我们希望在记录真实的同时,也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所以这次我们尝试使用运动镜头加无缝剪辑的方式来呈现城市的风貌与风味,每一集都会有一个小段落。

相比广告中常见的使用方法,我们结合纪录片的气质对画面内容和剪辑率做出了调整,不追求转场的花哨,而希望更多地纳入城市的烟火气和市井生活气息。使用相对轻快的方式,呈现不同城市的韵味。当然,这是我们的初次尝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国摄影报:感觉这一季除了聚焦于美食之外,还加强了对与美食相关的人的描写,让节目有更多的“人文”属性,是这样的吗?

总导演李勇:这一季我们寻访到很多有趣、可爱的主人公,也尝试加入更多纪实拍摄和采访,这是最大的不同。为了获得更多人物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反应,我们提高了小型摄影机的使用比例,尽管画面在构图与用光等方面没有那么完美,但也捕捉到了一些像第一集中林本本吐槽爸爸妈妈对自己管教严厉、第二集中重庆街头食客并不知道耗儿鱼是海鲜等非常接地气的小段落。

在这一季开拍之初,我们就希望除了展现美食之外,能传递更多的人文情怀。希望能以更加松弛的拍摄氛围,来呈现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活动,所以采用了跟之前稍有不同的拍摄手法。

比如以前我们会淡化摄影机的存在,这一季我们有意识地加强了摄制组的存在感,让摄制组成员跟故事中的人物有交谈,也把摄制组成员的声音放进来。我们不再做旁观者,更希望通过交流把主人公的个人特点和内心想法表现出来。

另外,我们还特意增加了关于孩子的内容。它不仅是出于对故事化、戏剧性和生动感的考虑,更希望让观众有一些微妙的感受:我们应该把一个美丽的海洋,像珍宝一样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人类的祖先曾经心怀敬畏和感恩,克制地对待海洋,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也许我们应该采取相同的态度。

中国摄影报:在拍摄中有没有令你特别难忘的经历?

分集导演郭安:第二集《弄潮·浪头击水》中第一个故事是摄影师王垚拍的,在拍到第4天的时候,他前胸后背的皮肤都被晒伤了,开始长水疹和晒斑。因为不能躺,也不能趴,他晚上不能睡觉,然后第二天要继续拍摄。

有一次在船上拍到了半夜,他已经痒到极限了,说“我真的受不了了”,只能把衣服脱掉,希望通过风吹来缓解一点。但风一吹,小水泡全部变得红肿,整个身体看着都肿了起来。第二天早上拍完船上的素材后,回去拍食材,拍完后再去拍菜市场。拍到菜市场的时候,王垚说我能不能把摄影机让助理端一会儿,我实在端不动了。我当时心里还是有一些感触的,他已经是我们团队里非常优秀的一个摄影师了,但现在已经疲惫到连摄影机都端不动的状态,他真的是拼尽了所有的力量。

 

第一集《天涯·四海为家》中,使用超高速摄影机拍摄的美食画面。


第二集《弄潮·浪头击水》拍摄时,渔船遭遇风浪的场景。


第三集《调和·渊薮至味》中,摄制组用超高速摄影机拍摄溅出的鱼露。


第三集《调和·渊薮至味》中出现的微观摄影镜头


浙江舟山,摄制组正在使用老蛙微距镜头进行拍摄。


本季的拍摄增加了小型拍摄装备的使用比例,图为摄制组人员正在调整gopro相机。


第一集《天涯·四海为家》中的片段,摄制组拍摄林本本一家的场景。


海南万宁,摄制组在烈日下进行拍摄。


第二集《弄潮·浪头击水》中佛手螺拍摄场景,摄影师在崖壁上拍摄。


浙江舟山,摄制组乘船准备进行拍摄。


文中照片由《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节目组提供。

举报 收藏 点赞 分享

网站地图